摘要: 乱入是什么梗:乱入,在ACG用语中是指一部作品、文章等之中出现另一部作品中的角色、道具、场景等。而“乱入”本义是指(未经许可的、未打招呼的)闯入。在ACG中的用法,其意思与“穿越”相近。《死亡笔记》乱入《全金属狂潮3》,自左至右为L、夜神月、夜神总一郎、弥海砂。 《EVA》乱入《濑户之花嫁》,左三为绫波丽,右一为明日香。 《EVA》初号机乱入《全金属狂潮》漫画版。 《KANON》三人组乱入《AIR》,自左至右为月宫亚由、水濑名雪、泽渡真琴。 初音乱入《笨蛋测验召唤兽》。 潮留美海和久沼纱友乱入《G[阅读全文]
摘要: 爆表是什么梗:爆表即仪表爆掉、无法计量。指程度非常、极其高。最早出现于鸟山明的漫画《七龙珠》的赛亚人篇中,孙悟空在对战贝吉塔时使用了界王拳,自身的战斗力瞬间猛增以至于超过布尔玛(捡拉蒂兹遗留的探测器)的探测上限,导致战斗力探测器爆炸,即"战斗力爆表"。在TV动画Angel Beats!的14话特别篇Stairway to Heaven中,仲村由理发布了名为亢奋症候群作战的指令,通过屏幕左下角TENSION METER(亢奋指数表)的数值来表示亢奋程度,当人物极度亢奋时也会出现爆表情况。爆表原指[阅读全文]
摘要: 吓尿了是什么梗:吓尿,就是吓出尿了的简称。现代人用吓尿了这种夸张的手法,来说明对某些人和事的不满情绪,表面说是你把我吓出尿来了,实际上却是反义。由于尿尿和流泪都有滴滴答答流水的相似点,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被吓哭了。同样,笑尿了,也可以理解为笑的憋不住尿了,笑出眼泪了。因语气不同,它所表达的情绪也不同。正儿八经的说,就是表达某种不满。轻松语气说,就是用夸张的语气开玩笑。吓尿,最早始于百度贴吧,但由于使用过于广泛和频繁,无从考证。 在网络上一些网友常常会使用吓尿了表达一种“我好怕啊!”“好恐怖!”“好恶[阅读全文]
摘要: 233是什么梗:233,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词语,通常用来表示哈哈大笑,与11区的wwww有异曲同工之妙233,来源于猫扑论坛表情符号的第233号,是一张捶地大笑的表情,因此不少网友就喜爱在论坛发帖的时候加上一句“233”。后来也在猫扑大杂烩以及猫游记中十分通用。经由QQ以及其他论坛的传播渐渐流行开来,而之后更是在各大弹幕视频网站以及微博上出现,流传范围及其之广与其类似还有同样诞生于猫扑的“874”,不过它就没有“233”运用的那么广泛了,现在已有沦为死语的趋势。同时233有时会演变为2333或者更[阅读全文]
摘要: 拉仇恨是什么梗:拉仇恨,原是游戏用语,后常用于网络。“拉仇恨”一词,原本是用于游戏中的仇恨值或仇恨系统。即敌方(怪物或不由玩家控制的电脑)根据对参战不同玩家的仇恨值决定攻击目标,而仇恨值往往是由玩家造成的输出伤害、目标(或者辅助职业的补血量)等因素决定的。在实际的战斗过程中,每个玩家的仇恨值随时都在变化。而在团队战斗中,通过对仇恨值的控制来配合战斗,也是玩家常用的战术。“拉仇恨”在网络上(甚至偶尔在现实中)也常用衍生义。即释放出某种容易令人产生怨恨的言论或行为,成为焦点,拉走部分人群的注意力。网络[阅读全文]
摘要: 骚技能是什么梗:骚技能,是一个不用解释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网络流行词。虽然不用解释但还是得解释一下。语源不详,主要指一些标新立异的新想法、新点子、新技能、新成果等,一般和主流思想或主流审美相悖,突出发明人的独特思想。这类现象被统称为“骚xx”。后经常用于自嘲或自吹,比如:我又想到了一个骚技能。网游中一般比较常见,比如各种风骚走位,利用系统bug干一些猥琐的事情等等。举例上班偷偷骚技能突然发现一个骚技能太骚了[阅读全文]
摘要: 打脸是什么梗:打脸,是中文圈网络以及中文宅圈的用语之一,有时也在现实中使用。打脸通常指:某人自信满满的断定事态的发展,写下剧本之后,便出现了完全相反或者差距非常大的结果。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吐槽;简直就像一耳光重重的打在脸上一样。或者真的,物理上的打脸,有时和本条目指的打脸同时出现。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游戏的解说身上。曾经有一个视频叫做F91打脸集锦。一些ACGN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打脸内容。某游戏解说断言“游戏打到这个程度,肯定要在这里GG了!”随即出现惊天大翻盘。我们就可以说:这个解说被打脸了。[阅读全文]
摘要: 虐狗是什么梗:虐狗,是一句网络用语。一般在ACG领域或其他影视评论中,不指字面上的含义。此狗非彼狗,单身狗也。虐狗,是“虐单身狗”的简称,而“单身狗”则一般是单身汉自嘲的说法,语源“人不如狗”。那么单身狗已经够不幸了,为什么会被虐呢?在看到二次元、三次元中情侣秀恩爱的情景时,如果你是单身,也许不用我解释,也能轻易理解这种感觉吧。这时候就需要召唤FFF团。。简单的说就是羡慕嫉妒恨。近年来的单身狗遇到虐狗剧情时的反应已不如FFF团时期极端,反而逆来顺受,嗑起了狗粮“ 狗是人类的朋友,如不喜爱,请别迫害[阅读全文]
摘要: 老司机是什么梗:老司机,泛指某领域内经验丰富,行止稳健者。亦经常被用于特指库存资源丰富的人。由字面意思以及引申含义发展出了“发车”等词。“老司机”的说法在网络上很早就因为各种原因而慢慢传播着,于2014年后变得广为人知。起初这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指向。“老司机”可以指在某些方面熟门熟路,资历较老,见识广,经验足的人。通常这个词伴随着惊叹与崇敬之意。在各种网络社区中待得久,资历老的用户会被称为老司机;对ACGN文化了解深刻、见识广博的人会被称为老司机;而对ACGN文化或其他文化、科[阅读全文]
摘要: 查水表是什么梗:查水表,是一个网络用语,现多指警察以虚假借口诱捕对象。中文网络早期指论坛版主遇到含灌水内容的帖子或跟帖就删除的行为;现则多指针对政治敏感信息的监控和封禁行为,有讽刺和调侃的意思。已知最早出现该词的是来自2007年9月新华社的“重庆市警方端掉一跨国网络赌博窝点”报道,后因2008年电视剧《重案六组》或《派出所的故事》第6集中的台词而广为流行,警察办案让嫌疑人开门时谎称自己是“查水表”的。小吐一槽:曾经有入室抢劫啥的犯人用这句话,在CCTV各种防骗招数锦集里出现过。变种开门!顺丰快递![阅读全文]
摘要: 带节奏是什么梗:带节奏,是指有人故意挑起吃瓜群众的跟风或争端的行为。又名引战、煽风点火、搞事情。带节奏,原指在合唱时,由一个人起头哼唱一段调子,然后接上一句“一二三,预备,唱……”,众人跟着一起唱起来,这个人一般也叫领唱。现在也用作MOBA游戏的游戏术语,又叫带动游戏节奏(carry全场),比如什么时候该开团,什么时候该farm,什么时候该gank。经验丰富的玩家,或者有优势的英雄,能够起到一定的领导带头作用组织自己的队友做一些有意义的进攻或防守,打出属于本队的攻守得当的节奏感来。带指某人带头、挑[阅读全文]
摘要: 布吉岛是什么梗:布吉岛,是“不知道”谐音的网络用语。布吉岛是泰国南部的一个岛屿,即普吉岛(Phuket)。布吉岛常用于网络聊天中,成为“不知道”的谐音。用法举例偶布吉岛啊[阅读全文]
摘要: 钓鱼是什么梗:钓鱼,本义是一种人类在原始时代就开始的,为了获取食物所进行的活动。现今的钓鱼是一种舆论战的手段,为了控制网络的舆论导向,在网上发布各种虚(和谐)假迎合钓鱼目标的文章,使钓鱼目标赞同然后回帖转发,最后戳穿真相,使目标无地自容。并引起围观群众对目标的指责,从而达到统战和控制网络一部分舆论的目的。是一种比较难以操控的活动。多出没于贴吧等大型论坛,以及微博等地。渔民是指去钓鱼的ID马甲,通常是钓鱼帖的楼主,钓鱼博客的博主,发钓鱼微博的账号,视频的UP主等。是将钓鱼信息发布出去的ID马甲,有时[阅读全文]
摘要: 咸鱼是什么梗:咸鱼,是一个在游戏圈内被广泛应用,作为大略指代“稀里糊涂地玩着游戏的人”的人称代词。“咸鱼”一词的最早出处可能是著名幽默电影《九品芝麻官》(1994),但令它在大陆广为流传的则是2001年的《少林足球》。在《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获悉其家有祖传的尚方宝剑,可他老娘拿出的却是一条大咸鱼;而在《少林足球》中,周星驰扮演的五师兄向黄一飞扮演的大师兄情绪激动地告诫道:“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这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被传诵至今,并被战舰收藏类游戏《舰队Collect[阅读全文]
摘要: 实锤是什么梗:实锤,是指被认为有相当的真实度、可以证明某事件确实发生过的证据。通常“实锤”需要符合有图有真相的条件,而且拥有较强的说服力。在外挂事件、门事件等事件被曝光之后,如果有确定性的证据证明当事人确有此类行为,那么此事件就被“实锤”了。实际上,许多网上流传的“实锤”很多时候并不能保证绝对的真实度,而只是被多数人接受的说法。这时往往会迎来“反转”。特点一定要有图有真相。但不可以用Photoshop造假。一定不会出现不可靠大家族。因为这是只有媒体才会用的。一定会把己方定义为正义伙伴,对方是邪恶势[阅读全文]
摘要: 沙雕是什么梗:沙雕,是一个网络双关谐音梗,本义是用沙子做的雕塑。网络用语“沙雕”是骂人用的粗话“傻屌”的谐音,因为和谐或者输入方便等各种原因而逐渐演变成“沙雕”。在2018年初左右成为网络流行词,其主要含义也从一句单纯的粗口演变成表示“搞笑”的中性偏褒义词汇。由于词语本身的属性,多数情况下用来代指那些由于当事人愚蠢、天然呆或刻意卖蠢而引发的笑点,不过也可以扩展到一切搞笑行为上。用法举例看到某些戳中笑点的表情包或其他图片,可称之为“沙雕图”。看到网上有人做出的一些搞笑言行或恶意卖萌的行为时,可称他们[阅读全文]
摘要: 作死是什么梗:作死,意指找死,自寻死路。多描述不知轻重,不顾危险的脑残行为。“作死”一词常见于网上各大论坛/社区中,可用于网上的行为,也可用于现实的行为,亦可用于虚构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多用于吐槽某些人做出的可能引来某些危险的言行,或者具有喜剧效果的危险的言行。最早出现于《西游记》:“你这伙作死的毛团,不识孙外公的本事。”其中,在网络上,常用于形容发帖人故意调侃或批评当权者。此处的当权者大至政府,小至网络管理员。当事人会面临被删贴封号或“查水表”的危险。跟帖人会大呼:LZ作死,细软跑!作死一词从南方[阅读全文]
摘要: 机智是什么梗:机智,是一个网络用语。网络上衍生涵义是指那些做了十分聪明的事的人。“机智”原本是一个褒义词,用于指脑子机灵,办事灵活,善于随机应变。但网络上的衍生义用法,常用于贬义,或者是恶搞、讽刺等意义。2013年初发生上海毒校服事件,一位小学生面对记者的采访给出了机智的回答:“作为祖国的花朵,我认为我学习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这个校服的问题。”此后该段对话便被各种PS,网友表示,真是太™的机智了。用法机智的xx:xx处可以是人名,或者人物身份等。如:机智的小学生、机智的熊孩子、机智的葫芦娃等。我机智[阅读全文]
摘要: 装逼是什么梗:装逼,是流行于中文网络上的一个常用语,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装逼,第一个直观理解就是“装作很牛逼”的行为,在中文网络上用于泛指“让其他人相信自己某方面能力很强大或者水平很高”的行为,同时也有对于拥有某项特殊技能的人的嘲讽,类似于通常所说的俗语“打肿脸充胖子”。此外,过度的谦虚,或者说“装作自己十分普通”也是一种装逼行为,这种谦虚经常发生,次数甚至多于前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词语的褒贬正在从贬义演化成中性,有时还会被用于褒义。现实中的装逼行为并非毫无意义,很多时候是一种利用情[阅读全文]